山東省教育廳
2020年7月29日
關于推進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
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和《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等政策文件要求,深入推進職業院?;旌纤兄聘母?,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01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充分調動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支持政府、學校與企業等社會力量實施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辦學,創新治理體制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職業教育供給,推動形成多元辦學格局,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
——激發辦學活力。充分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以“混”促“改”,建立各方深度參與的多元治理體系和現代學校制度,構建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全面推進面向市場開放辦學。
——包容審慎監管。針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缺乏經驗的實際,按照中央“三個區分開來”精神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支持新生事物健康成長。尊重基層首創,鼓勵支持各地、各校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因地制宜探索多種形式混合所有制辦學,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02
辦學形式
(一)舉辦方式。政府、職業院校可與區域、行業內技術先進、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實體企業以及具備支持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實力和條件的其他各種社會力量合作舉辦職業院校、二級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能培訓基地等辦學機構,也可合作舉辦專業、培訓等辦學項目。二級學院不設立法人機構;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能培訓基地等辦學機構可設立法人機構,也可設立非法人機構。
(二)分類登記。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镌O立法人機構的,舉辦者依法自主選擇登記為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法人。登記為營利性的,舉辦者可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依照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分配。登記為非營利性的,舉辦者不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全部用于辦學。設立合作辦學項目和非法人機構,無須進行法人登記。
03
設立要求
(一)合作協議。各舉辦方在平等協商基礎上簽訂合作協議,明確辦學機構、項目名稱、辦學宗旨、合作內容和期限,各方資源投入,權利、義務及爭議解決辦法等。
(二)資源投入。本著互補共贏原則,發揮不同主體的辦學優勢。支持和鼓勵各地政府以國有資源參與,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聯合舉辦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也可對現有辦學活力不足的職業院校整體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和鼓勵公辦職業院校通過提供校舍場地等辦學空間,利用實訓設施、非財政資金、師資、校名校譽、知識產權等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合作設立具有法人資格辦學機構投入的國有資產按規定評估審批。鼓勵和支持企業等社會力量以資金,先進的生產服務設施及場所、技術體系、經營體系,能工巧匠以及其他產業資源參與合作辦學。
(三)設立程序。新設立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按照設學程序審批?,F有職業院校整體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行一校一案,由舉辦者提出,按程序報相應教育主管部門同意。設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能培訓基地等辦學機構和專業、培訓等辦學項目,由學校黨委會(民辦學校董事會)研究決定?;旌纤兄贫墝W院、專業在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四)退出機制。舉辦者終止辦學或轉讓辦學權益,應依據《章程》和協議進行清算,按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備案。
04
辦學管理
非公資產參與舉辦混合所有制院校的,按《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有關規定管理,以產權為基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參與公辦職業院校整體混合辦學的,仍按公辦院校管理,以產權為基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旌纤兄贫墝W院等辦學機構按以下要求進行管理。
(一)治理結構。制定辦學章程,各舉辦方根據辦學章程履行辦學職責,參與辦學活動。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建立基層黨組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保證正確辦學方向。對辦學機構賦予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建立健全理(董)事會決策、行政負責人組織執行、監事會監督、專家治學的管理運行機制。對具有法人資格的,以產權為基礎確立和落實辦學機構運營主體地位。
(二)用人管理。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蓮膶W校選聘教師和管理人員,可面向社會自主招聘。學校擔任領導職務的干部可在辦學機構任職,辦學機構為法人的,按管理干部權限審批。學校選派的教師依據山東省《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魯人社規〔2018〕1號》)有關規定,在學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審、項目申報、崗位競聘、培訓、考核、獎勵等方面權利。
(三)薪酬管理。自主確定薪酬發放管理辦法,建立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優化薪酬結構,充分調動教職工和管理隊伍積極性。辦學機構中的領導班子成員,可采用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方式發放薪酬,其中學校派出干部的薪酬由學校發放。學校選派的教師在辦學機構中的兼職薪酬不納入學校績效工資總量。
(四)專業設置及招生。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和區域重點產業,充分發揮“雙主體”辦學優勢,建立專業與產業對接機制,根據市場需求自主設置專業。二級學院招生計劃由學校統籌本校年度招生計劃合理安排。
(五)學費標準?;旌纤兄贫墝W院執行校企合作辦學收費政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能培訓基地等辦學機構實行市場調節價。
(六)財務管理。具有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應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會計賬簿。不具有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在學校財務設立專門賬戶,統一辦理收支業務。
辦學項目參照不具有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管理。
05
支持政策
(一)財政撥款。混改后仍為公辦性質的學校和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享受公辦院校生均撥款。整體混改后登記為非營利法人的,可給予財政補助,與公辦院校享有同等權利申報財政專項,收到的財政撥款應進行專項核算。
(二)融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融資。鼓勵銀行業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知識產權、未來經營收入質押貸款等方式融資。
(三)稅收政策。非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適用國家鼓勵發展的相關產業政策,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企業,可享受校企合作稅收優惠政策。
(四)土地政策?;旌纤兄妻k學建設用地按照科教用地管理,非營利性辦學機構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政策,按照公益事業用地有關規定以劃撥等方式供應土地,營利性機構以出讓方式供給土地。
(五)產教融合政策。支持和鼓勵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企業等社會力量建設“廠中?!薄靶V袕S”,依托辦學機構、辦學項目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孵化平臺、中試及工程化基地、職工培訓中心,圍繞生產服務一線需求開展校企協同創新。在產教融合型企業等項目遴選中,對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企業予以傾斜。